閱讀對于學生來說,是收獲知識、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但是在閱讀選擇上,老師和家長會給學生一些強制建議,這是有待商榷的。在筆者看來,市面上正常流通的書籍,其實并無好壞之說,一個人去閱讀不同的書籍,其實目的都大同小異,那就是從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像這位老師所做的好書壞書、正經(jīng)書和不正經(jīng)書的區(qū)分,就存在討論的必要。我們有時候太低估孩子們的辨別能力,所以才會不由自主去給孩子的讀書行為貼標簽,結(jié)果反而會適得其反。
閱讀應(yīng)當適當?shù)夭┎杀婇L;蛟S在大眾傳播環(huán)境和成年人眼中,市面上流通的書籍是有好壞之分的。在很多時候,我們應(yīng)當鼓勵一些全面地閱讀,孩子們的閱讀時間其實較多,完全可以讓孩子在不同種類、不同風格的書籍閱讀中進行對比,讓他們形成自己的獨立意見,如果明知道孩子們需要某個種類的閱讀,卻不去滿足孩子需求,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多去和孩子討論,讓孩子去做出明智選擇,遠比填鴨式教育或者強迫式閱讀來得有效果。
閱讀應(yīng)當聰明地去粗存精。未成年人最開始的閱讀,來源于“朋友們在讀什么書”,也可能來源于孩子對美好的純粹向往。成年人應(yīng)當看到自己和孩子眼界的不同,也不用太著急用“我這是為你好”來給孩子施加壓力,正確的方式不是阻攔孩子去讀某一類書籍,而是應(yīng)該讓孩子沉下心來閱讀,讓他們在閱讀的對比和閱讀過程中去感受書中的好壞,一本書之所以能夠在市面流通,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就有其價值,閱讀可以帶給人們相同的情感體會,但是閱讀精彩的地方,還是在于人們對書籍的不同思考,正是因為大家閱讀不同種類的書籍,才有可能形成不同的見解,每一種見解何嘗不是打開他人思考新方向的鑰匙。
閱讀最寶貴的是思考和交流。未成年人缺乏社會經(jīng)歷,他們在書籍選擇上有時候確實需要一些來自家長和老師的建議,但是考慮到孩子們在校園里接受相似的教育,課外閱讀對于成就他們的品格的作用無疑中就放大了。課外閱讀應(yīng)該更加豐富些,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更準確地明白自己真正想要或擅長的方向。閱讀能夠讓人們開闊眼界,了解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大千世界的千奇百怪也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徐徐打開。因此,閱讀應(yīng)該多一些溝通交流,每個人即便看到相同的文字,也會得到不同的見解,就像魯迅評價讀《紅樓夢》一般,每個人的身份或者職業(yè)背景決定了他所觀察到的內(nèi)容。因此,家長和老師在未成年人閱讀的過程中,無需過度夸大自己在書籍選擇中的引導作用,更應(yīng)該致力于閱讀后的交流,根據(jù)孩子們的表達來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孩子擅長和可以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閱讀是自我提升的重要路徑,書籍作為閱讀的載體,應(yīng)該盡可能地多元化,尤其是考慮到我們每個人的眼界有限,更應(yīng)該在書籍中更廣博地游覽,讓自己得到更多體驗。閱讀應(yīng)當引發(fā)思考、促成交流,功夫有時候在閱讀之外,千萬不要讓閱讀成為我們自我提升的全部。博采眾長、和他人交流,能讓我們的閱讀更上一個臺階,而那也是讓未成年人閱讀更加美好更有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