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知己》 董華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通讀董華的《草木知己》,我被深深地吸引——不光是因為這些文字,還因被文字牽出來的我自己的記憶。董華的文字溫暖了塵封的往事,讓復(fù)活的歲月像泉水一樣汩汩地流動了起來。
我跳出來想,文學(xué)到底是一種什么神器?平凡黯淡如董華,高貴燦爛如卡夫卡,讀他們讀的究竟是什么?無論文字的力量和榮耀多么懸殊,必有一個平等的支點為讀者所用——我們讀的終究是自己。§`魂固然是不可視的,透過閱讀的文字,我卻分明看見自己的靈魂跳上了一葉小舟,劃走了。
董華的草木,也是我的草木。他的筆每碰到一樣植物,我的眼前就移來一個放大鏡,讓我看到了葉片上的露水,聞到了花朵的香氣并隱約聽到了蟲鳴。在大自然——億萬生物的無垠之海,人游在里面像一條魚,極端渺小卻無比愜意。在文字上滑行的靈魂告訴我,這股愜意之感千真萬確,它像盛開的花朵一樣真實。
讀《白薯月令》,我立即想到了饑荒年的秋后,自己去刨撿薯頭的情景——一塊都沒撿著,塞了一口袋薯秧回家,將薯葉擼下來煮著吃了。讀《溫故香雪!废氲揭估锿低蹬罉,讀《椒鄉(xiāng)八月》想到扎了手流血嘬血,讀《黃花兒遍地香》想到百花山頂嚇人一跳的花海,讀《黑疸》想到跪在玉米地里鋤草……于是再次跳出來斷想,這本書的本質(zhì),是訴說人和草木的親緣關(guān)系吧?那么,人和這些植物是什么關(guān)系呢?是人體熱量與蛋白質(zhì)以及葉綠素之類物質(zhì)的轉(zhuǎn)換關(guān)系嗎?他羅列的草木林林總總,分為五輯六十六篇,不能入嘴的幾乎沒有。他用文字極盡贊美之能事,能扯多遠(yuǎn)就扯多遠(yuǎn),最終卻將它們近乎全部揪了回來,并一一吃掉了它們!
所謂人和草木的關(guān)系,一旦露出牙齒,本質(zhì)也就露出來了。我們恨一個人恨到極點,常說老子要生吞了你。然而,愛一個人愛到高潮,也會忍不住叫囂:讓我吃了你吧!人對草木,終究是愛的。既入人口,便淪為肉身的一部分,這種愛至少從猿猴時代就萌芽,從樹上爬下來之后便日益壯大起來了。董華贊美草木,大而言之是人類的基因作祟,小而言之,是代我們向生物鏈上的伙伴致敬。盡可借助這些文字,避一避人世的喧囂,看一看那些沉默無言的生物之美。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人家的!
《草木知己》不僅僅含了這些。草木是個路標(biāo),一頭指向了空間,在龐大混沌的空間里面,最清晰也最親切的一個小地方名叫故鄉(xiāng);另一頭指向了時間,在凌亂不堪的時間碎片里面,最難忘的是自家生命的刻度——那些被春夏秋冬埋葬了的平凡的日子。以草木為引子,催促周旋于世的身心踏上歸鄉(xiāng)之路,也將我們領(lǐng)回了蔥蘢的山水草木之間。那里有我們各自的家鄉(xiāng),是舍不下的生身之地,更是無法忘懷而徘徊不棄的精神家園。許多純粹的城里人,或于津津樂道的這些草木無感,但是我敢斷定,他的祖上和足下必有一條根須深深地扎在鄉(xiāng)野的泥土之中。他必定是愛這些草木的,以生物基因圖譜的廣泛性來推斷,他無疑是它們的親戚,正如我們是無邊草木的親戚一樣——以草木為知己,就是這個意思吧?
坦率地說,人間的喜怒哀樂是如此之繁,可惡之人可厭之事又如此之多,口口聲聲地要愛草愛木,看上去是不是挺矯情挺做作的?不過且慢,當(dāng)你靜下心來,坐在山坡上,長時間凝視一棵小草和一朵無名小花的時候,你的靈魂一定是充盈而溫暖的。那小小的植物是一個隱喻,它就是你!你的生命,你的人生,在茫茫的人海里面,在無盡的時間長河之中,你整個人呈現(xiàn)的就是這種淡然而坦然的樣子啊!
董華是個厚道的人,沒有哪個作家像他這樣喋喋不休又面面俱到地向草木們致以如此敬意。在喧囂不已的時代,他這支樸素的筆尤顯笨拙和不合時宜。但是,只要你我的心還有溫度,必會感知他對腳下土地的忠誠,也必會感知他對同類的謙卑和善意。我們以閱讀他平凡的文字向他致敬,繼而透過這些文字向那些無聲的草木致敬,進(jìn)而向猶如草木一般的我們,向平凡而脆弱且孤獨而又頑強的自己致敬!
。ㄗ髡撸簞⒑,系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此文為《草木知己》一書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