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合傳》 王炳根 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青年時代的吳文藻。
冰心與吳文藻在訪學途中。
晚年的吳文藻與冰心。
1992年8月,我還在福建師范大學讀研究生。彼時王炳根先生籌建冰心研究會,受他委托,我和師妹姚向清一起到北京搜集資料,并拜訪92歲的冰心先生。
那是一個夏末的上午,冰心穿著月白色的短袖上衣,坐在家中的書桌后面。她純凈脫俗的氣質點染了那間簡樸的書房兼臥室,給我留下了“一塵不染”的印象。她用圓珠筆給我們簽名留言,竟沒有戴花鏡。陽光從落地窗中照進來,灑在她低頭寫字的身影上,為她的素凈鍍上了一層光輝。這種氛圍下,我覺得言語宛若塵埃,是一種驚擾。寒暄、合影后,我們很快就退到客廳,在梁啟超先生手書的集龔對聯(lián)“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下又拍了幾張照片,就戀戀不舍地告辭了。
文學閱讀和實際接觸所產生的感動,引領我長時間地眷注于冰心研究。冰心傳記,此前已有范伯群、曾華鵬的《冰心評傳》,卓如的《冰心全傳》,肖鳳的《冰心傳》,汪文頂、萬平近的《冰心評傳》,陳恕的《冰心全傳》及王炳根自己寫作的多本傳記等豐碩成果。再寫冰心傳記,如何創(chuàng)新是一大難題。
與此相對照,吳文藻傳記寫作的難題則是可供參考的資料不多。吳文藻是留美博士,是中國社會學燕京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但在公眾印象中,他更多是以冰心伴侶的形象出現(xiàn)。此前關于吳文藻研究的成果只有數(shù)量不算多的一些論文,并無一本獨立的專著。王炳根分別挑戰(zhàn)冰心研究領域成果太多和吳文藻研究領域成果太少這兩個難題,二十多年沉潛于他們的精神世界與人生,上下求索,終于成就了《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合傳》這部史料和觀點均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力作,寫出了傳主在漫長人生之旅中各階段精神演變的歷程。
這部書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值得關注:
第一,提供了豐富扎實的歷史資料。作者長期擔任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不僅深入解讀了冰心作品,還細致研究了吳文藻的學術論文、著作,不僅諳熟冰心和吳文藻研究領域的新舊成果,還多方查閱傳主檔案、日記、筆記,采訪相關人員,并在比較視野中廣泛閱讀同時代其他知識分子的資料。以史料為基礎,論從史出,本書便自然具備了豐富、扎實的品格。
這部書最令人矚目的是吳文藻檔案、日記、筆記的發(fā)掘與研究。吳文藻有每天寫日記、寫學習筆記的習慣,幾十年不輟。抗戰(zhàn)前的日記、筆記,因日本人入侵而遺失。共和國時期的日記、筆記,則有一大摞。相關檔案資料,由本書首次披露。在作者的深入解讀中,吳文藻的精神世界被鉤沉出來,非常時期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倫理、師生情誼與政治權力之間的復雜關系也被揭示出來。
冰心史料方面,王炳根既善于自己去發(fā)掘新資料,也注重及時吸收前沿的研究成果。冰心抗戰(zhàn)時期與婦女生活指導委員會的關系、冰心在日本的文學活動與社會活動詳情,都是近幾年冰心研究領域剛剛涌現(xiàn)出來的新成果,王炳根及時吸收到這部傳記中來,深化了冰心生平的研究。
第二,貢獻了前沿性的學術見解。本書從文學創(chuàng)作角度評價冰心的作品,從社會學發(fā)展的角度評價吳文藻的貢獻,從知識分子的角度審視冰心、吳文藻的人生,各個視角交織,形成了立體多維的豐富內涵。可貴的是,這三個角度的書寫均能形成敏銳的見解,抵達學術前沿。
冰心是作為“五四”新文學的代表人物載入文學史冊的。她早年的文字展示了青春女性靈魂的優(yōu)美高潔,讓人讀來頓感“心下光明澄澈”。作者詳細考察了冰心“五四”時期的文學活動,并對重要成果進行了梳理與分析,提出或讓人贊同或值得商榷的觀點。關于冰心的文學活動,本書分析了其應景寫作與文學翻譯之間的差別,關注了冰心對待自己應景時文與心靈投入之作的不同態(tài)度。對冰心的晚年創(chuàng)作,研究界關注不夠,作者則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那些小說散文,“語言潑辣、文風犀利”“讓中國的‘老讀者’‘大讀者’和‘小讀者’,見識了一個站在風口浪尖上的老太太的形象”。
本書把吳文藻的學術貢獻置于中國社會學、民族學發(fā)展和中國現(xiàn)代文化建構的廣闊視野中予以關照,一一考辨了吳文藻的民族國家觀與功能派的社會學研究方法,細致梳理了吳文藻不同階段的學術思想,充分肯定其文化價值和學術貢獻。這部書還詳細介紹并高度評價了吳文藻著力于社會學的中國化、悉心培養(yǎng)人才等學科建設工作,對吳文藻上世紀四十年代與顧頡剛等人產生思想分歧并由此導致吳文藻不得不黯然中止在云南大學的人類學講座這一事件,作了詳細梳理,并把問題置于抗戰(zhàn)這個大背景中考察,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讀,也啟發(fā)我們回到吳文藻、費孝通當時的學術立場來理解問題:增強中華民族整體凝聚力與正視內部各民族差異性之間并不矛盾。
在知識分子研究方面,本書以“雙峰并置”的方式來寫冰心、吳文藻夫婦的傳記,使得許多問題形成互文對照。本書揭示,冰心既在寫作中順隨知識分子改造的等話語,又在文學翻譯中舒展著博愛情懷,還在1957年“乍暖還寒”的早春中發(fā)出了批評肅反運動的尖銳言論,從而還原出了特定歷史時期一個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復雜性。作者既通過吳文藻敏銳犀利的言論凸顯出其獨立思想品格,又書寫“反右”后吳文藻如何在惶惑中一步步完成思想改造。晚年冰心的名人風采、自主意識,本書不僅從創(chuàng)作,還首次從她的實踐活動方面詳盡地展開敘述。這成為冰心晚年敘事中最為輝煌的一筆。
第三,理性審察與激情寫作的融合。作者熱愛他的傳主,因而每能沉浸到冰心的創(chuàng)作境界中體會其精神風骨,深入到吳文藻的理論思考中發(fā)掘其思想精髓。
寫到“文革”結束后吳文藻面對自己所寫的感言,作者的惋惜之情亦躍然紙上。寫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冰心為知識分子待遇問題、為社會建設問題大聲疾呼的熾熱情懷,作者敬愛的情感也流淌在字里行間。
但是熱愛之情并沒有遮蔽作者理性的眼光,他對問題往往能多方面進行嚴謹剖析,從而得出中正的結論。他能時時站在知識分子立場上審視他所尊敬的傳主,并由此詰問二十世紀中國曾經出現(xiàn)的不合理現(xiàn)象,由此使得這部人物傳記在關注個人命運的同時,帶有對社會歷史、政治、文化等問題的思考。深厚的理解、同情與敏銳的思想辨析相交織,構成了本書耐人尋味的魅力。
第四,學術評述與藝術想象的統(tǒng)一。在敘述方式上,本書亦追求嚴謹?shù)膶W術評述與生動的文學寫作之間的融合,追求可信與可愛的統(tǒng)一。有些生活場景,如冰心創(chuàng)作《繁星》《春水》時期的家居生活,冰心赴美途中船上留學生們初次相見、相互寒暄的場面,吳文藻初進中央民族學院的感受,冰心、吳文藻夫婦在政協(xié)文化俱樂部一天活動的情景,作者均以“情景再現(xiàn)”的方法展現(xiàn),并融入藝術想象。嚴謹?shù)氖妨峡甲C與理論思辨之間插入這些內容,在增加傳記生動性的同時,并不影響作品的可信性。這是作者在人物傳記寫作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
《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合傳》是一部內涵豐富的力作。第一次讀到初稿,我便被深深吸引住,再看校正稿,仍然愛不釋手。(作者:李玲,系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圖片均由冰心文學館提供 本文為《玫瑰的盛開與凋謝——冰心吳文藻合傳》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