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伙黃慶自幼與奶奶相依為命。去年第一次高考被江蘇一所知名高校錄取后,黃慶因擔心年邁的奶奶在老家無人照顧,決定通過復讀報考本地高校,今年又以高分被重慶大學錄取。
此事經(jīng)媒體報道后,很多人為黃慶的善良所感動。有人卻不依不饒地追問:他去年報考了重慶的高校嗎?如果報考了,為什么去年不錄取他?如果沒有報考,難道去年填志愿時就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年邁的奶奶?去年錄取他的那所江蘇高校,為什么不能給他一個既能讀大學又能照顧奶奶的妥帖安排?因為這些疑惑得不到滿意的解答,有人還質(zhì)疑媒體“只顧感動”,沒有觸碰到最核心最關(guān)鍵的問題,顯得很不專業(yè)。
新聞報道需要專業(yè)精神,需要能夠問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但筆者覺得,有時候恰恰是一些條件反射般的懷疑,沖淡甚至扭曲了一些本應(yīng)很簡單很單純的感動。就拿黃慶為就近照顧奶奶兩次參加高考這件事來說,讀者提出的那些問題,筆者其實也想到了。但在黃慶高高興興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實在不忍心再刨根問底向他拋出這些問題。自幼家境貧寒,與奶奶相依為命,第一次參加高考考了高分,想去自己理想的大學。就算因此有點考慮不周,誰能忍心責怪他呢?意識到自己去江蘇念書后奶奶在家無人照顧,想不出其他的辦法,沒想過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也許能夠求助于媒體和輿論,猶豫再三后還是選擇了“再吃一年苦”的復讀。這是一個多么善良質(zhì)樸的決定,為什么一定要去指責他呢?
欣慰的是,復讀一年后的黃慶再次考出高分,重慶大學獲悉他的情況后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nèi)給予最大關(guān)心,由副校長一行專程將重慶大學今年的第一份錄取通知書和首筆資助金送到他手中。重慶大學還承諾,確保所有像黃慶一樣家境困難的學生順利入學且不會因為經(jīng)濟困難而無法完成學業(yè)。這是一個曲折動人又不失完美的結(jié)局。雖然黃慶又苦了一年、費了一年的周折,但他終于如愿實現(xiàn)了讀大學和就近照顧奶奶兩不誤的目標。當他拿到錄取通知書后流著淚再次誦讀自己最喜歡的《陳情表》時,筆者感受到了這個故事里內(nèi)藏的所有善良。為什么不能“只顧感動”呢?
社會確實有它復雜的一面,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敢“只顧感動”;蛘哒f,越是在很多事情都變得復雜起來的時候,我們越應(yīng)該保有“只顧感動”的勇氣和能力。能夠擁有“簡單的感動”,能夠被“簡單地感動”,有時能夠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撿拾并珍藏好那些小小不言的善良。它們在紛紛擾擾忙忙碌碌中也許不起眼,卻往往能夠像冬天里的一股暖流、夏日里的一縷涼風,讓人感受到,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中,原來珍藏著那么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