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時代,人們每天會接收到大量信息。面對過載的信息,有的人會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不夠用,并因此而產生緊張或焦慮的情緒。關于“知識焦慮”,有人指出,20多年前,崔健唱出了一句“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20多年后,世界變化更快,不明白的人也越來越多,“知識焦慮”者就是其中之一。面對海量信息,人們的信息焦慮癥也更嚴重,時間不夠用了,注意力也不夠用了,讀過的信息像手中的沙子一樣,記不住、留不下。
知識焦慮,說到底是一種信息焦慮,是個人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只能淺層吸收或難以吸收的一種心理恐慌,也是個人分析、處理、理解信息的能力較差的一種表現(xiàn)。在一個“知識”和“干貨”漫天飛舞、撲面而來的時代,如何認識信息,已經(jīng)不只是拯救焦慮的前提,更是拯救身心健康的前提。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長期飽受知識焦慮的困擾,焦慮很可能會演變成為心理疾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過載的信息必然讓我們更加焦慮。信息爆炸的時代,最重要的不是信息,而是有效的信息。這就要求我們在海量的信息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選擇有效的信息。無疑,深閱讀是一種好的辦法,用深閱讀來紓解“知識焦慮”,值得每個人去嘗試。作家王蒙認為,微博、微信上的瀏覽和真正閱讀是兩回事。長期使用這種高度舒適化、便捷化、海量化的手段來獲取信息,用網(wǎng)絡瀏覽代替閱讀和思考,人類就會變成白癡。閱讀是分層次的,有娛樂消遣性閱讀,有獲得資訊類閱讀,也有增進理解、積累知識的閱讀;有碎片化的輕讀、淺讀、略讀,也有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深讀、精讀、細讀。對于任何人而言,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有目的、有思考的深讀、精讀、細讀更有價值,也更重要。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世界變化越快,越是要做個明白人——無論我們學習什么樣的知識,都需要首先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和了解,對時代和社會有自主的觀察和判斷。這是學習知識的前提,同時也是學習知識的目標。在“知識焦慮”的時代,要讓自己的閱讀更有質量,更有價值,那么就少一些低價值的碎片化閱讀,慢慢培養(yǎng)深度閱讀的習慣,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獲得增益,面對未知和繁亂才能少一些惶恐和焦慮,多一些洞察和篤定。